

![]() |
2024年,西部创业宁东铁路工电段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安全答卷:全年实现“零事故、零伤害”目标,设备故障率较往年下降70%,创下历年最大降幅。这支肩负工务、信号、通信、电力四大专业维护管理重任的队伍,正以制度革新破题、人才赋能聚力、预防为先固本,在铁路线上书写着从“被动守”到“主动防”的安全之歌。
从“只罚不奖”到“全员共治”“要说安全管理有哪些变化,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最近几年安全奖励比以前多了,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。”工电段职工李佳哲说。“过去是干得多、错得多、考核多导致‘不敢干’,现在是干得多、奖得多,大家‘抢着干’。”工电段副段长刘大彦介绍,安全管理由“被动”到“主动”主要缘于公司几年前的安全激励制度的变革,从“只罚不奖”到“以奖代罚”,用激励导向打破僵局,激活了安全神经末梢,极大鼓舞了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。“我听说‘安全生产月’期间,本专业查出隐患1条奖励360元,跨专业1条奖励450元,奖励力度在原有基础上分别提高了20%和50%。”职工口中的奖励,是工电段针对6月“安全生产月”期间开展的“查找身边隐患”的安全活动,截至6月23日,查出隐患93条。翻开新修订的《工电段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汇编》,从段长到一线职工,每个人的安全职责被细化到具体作业环节:工务人员需盯控轨道几何尺寸,信号工要确保联锁设备精准,电力工需保障供电可靠性……这种“责任清单化”管理让过去“只有管理人员管安全”的局面彻底改观。正如一位老职工感慨:“现在人人肩上有担子,谁也不是‘旁观者’,都是安全管理的‘主人翁’。”扫码填报隐患、实时跟踪整改、闭环销号管理,工电段近期创新推出的一张《安全信息统计表》,既是一线职工安全生产的工作写实,也是管理人员实现监督整改、闭环管理的一张安全清单。各级管理人员通过一张表格即可实时掌握隐患级别、整改期限、责任单位等全要素信息,从发现到整改形成完整链条,如今这张表已成为该段精准防控风险的“利器”,并在全公司进行推广,让“发现-整改-闭环”的管理模式,真真切切地渗透到每一个安全生产环节。
从“论资排辈”到“能者担纲”从线路工、工长、技术员、再到技术室施工岗,高学军一路走来,积淀了丰富的工作经验。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能,目前高学军负责工电段综合室日常工作,这个80后挑起了大梁。95后郭增平的成长轨迹也颇具代表性。他是2024年7月入职的大学生,2025年3月定岗线路工,因在现场表现突出,目前在技术室负责工务技术专业工作。近两年,工电段大刀阔斧推进人才选拔,打破资历限制,将“敢干活、肯担责”作为首要标准,一批像高学军、郭增平这样的年轻力量,逐渐成为了工电段的中流砥柱。年轻团队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活力,更是“带头冲在前”的实干作风。队伍调整后,管理模式从“机械盯控设备状态”转向“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”。“现在,管理者再也不是背着手看,而是带着队伍干。因此,管好人,就相当于管好了设备安全!”今昔对比差距之大让刘大彦感慨万千。工电段通过试岗机制、技能比武等平台,让职工既能看到职业上升通道,也能在实战中锤炼应急处置能力。这种“以人促安”的模式,让安全管理从“被动执行”变为“主动担当”。
从“事后处置”到“事前预防”日常的安全培训与案例警示,让工电人对“事前预防大于事后处置”的理念深信不疑——这种理念在一场特大暴雨的考验中,化作了刻入骨髓的行动自觉。去年8月24日,临河站迎来20年一遇特大暴雨。“护坡塌陷,需要清淤恢复!”“水害毁坏线路,立即准备抢修!”“加密网格巡视,及时排除隐患,确保沿线设施设备安全稳定。”灾情发生后,公司、段、车间三级联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。工电段有序应对,一马当先扛起防洪重任。班子成员包区段、科室包车间、车间包班组,严防死守,开启了“暴雨不停工电不退”的硬核防洪防汛模式。工电段管理技术人员主动下沉防洪重点现场,雨中、雨后全线添乘检查,对管内三沟、线路护坡开展徒步检查,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隐患问题,确保设备运用良好。经过30多个小时连续奋战,所有线路顺利恢复通行。“未雨绸缪才能占得先机!”刘大彦说,今年以来公司提出安全生产“六抓”工作法,其实就是做好“事前预防”。最近正值高温天气,每天的早班会上,该段相关负责人会根据当天实际情况,提前部署防胀、轨道绝缘监测等相关工作,将高温带来的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。防患于未然不仅体现在日常管理的精细部署中,更转化为小改小革的持续突破。捣固车车载发电机组改造运用、工电段无挡肩轨道改造技术创新、石砟测量小车、大型养路机械通话系统改造运用……这些看似“不起眼”的小创新,却是工电段保安全的“秘密武器”。近年来,该段申报的多项“五小创新”已在现场广泛应用,用技术手段为安全生产装上“双保险”。安全是生命线,更是发展线。眼下,正值迎峰度夏的关键时期,工电人深知,唯有将安全责任扛在肩上,才能为实现能源保供和区域经济振兴筑牢根基。(记者 谢睿 通讯员 黄 杰)